
十一月的阳光,温润地洒进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的报告厅。一场看似普通的无偿献血宣讲,却因一句真诚的开场,悄悄叩响了每个人的心门——“任何顾虑、好奇,甚至尖锐的问题,都请尽管提。”
说这句话的,是市中心血站站长何敏。她没有站在高高的讲台后,而是走近学生,像一位熟悉的师长,用拉家常的语气,开启了这场关于生命与奉献的对话。
一只只手臂举起来了。“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?”“血液会不会被滥用?”问题一个接一个,直接而真实。何敏没有回避,她用数据和事实耐心拆解,更用温柔的声音回应那份藏在心底的“害怕”:“害怕是正常的,但了解会让人更勇敢。”
当信任在问答间悄然建立,她把话题引向了更深处——那一袋血,最终会流向哪里?“这些血液,会送往临床的每一个角落。”她缓缓说道,“有产房里挣扎的母亲,有车祸中等待救援的伤者,有火场上负伤的消防员,有被疾病折磨的患者,更有癌症晚期仍渴望多活一天的人……”她顿了顿,声音更轻,却更重:“对一个家庭来说,多一天,也许就能等到团圆的春节。”
报告厅里,议论声渐渐平息。年轻的目光中,好奇褪去,凝重浮现。
接着,她讲了两个故事。一位白血病患儿的母亲,走到献血屋前,却转身离开。不是不愿,而是不能——她的孩子每周都需要输血,她必须保存每一分力气,去撑起那脆弱的生命。“献血的路她能退,但身为母亲的路,她无路可退。”另一位,是曾身居要职的老人。生命终点,他为了救命的血液,放下尊严,反复恳求。
“生命面前,人人平等。”何敏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我们常说岁月静好,但请不要忘记,有那么多人,正在生死线上等待一袋血的救赎。”她报出一个数字:上饶六百余万人,常年献血者仅五万余人。“所以,我真诚地呼吁大家,”她望向台下年轻的眼睛,“当你符合条件时,勇敢地伸出手臂。你的一次举手之劳,也许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。”
掌声,真挚而持久。
风过茶山,万物静谧。那些关于生命的种子,已悄然落进年轻的心田。它们很轻,却自有万钧之力。
让我们一起,捐献可再生的血液,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。